【县区篇】
牡丹区:打造牡丹产业集聚区 牡丹区种植牡丹历史悠久,在全市各县区中是种植牡丹集中的区域。近年来,牡丹区立足牡丹品牌、资源和基础优势,按照市区联动、市场引导、政策激励、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坚持发展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并重、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举的原则,统筹实施“36821”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区牡丹种植面积达万亩。 明确发展目标,强化牡丹种植扶持引导 牡丹区按照牡丹产业规划布局,在日东高速公路北、220国道、临商路、老菏鄄路沿线区域打造牡丹规模化种植聚集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2014年,牡丹区根据市里牡丹发展的有关政策和精神,大力实施“牡丹种植倍增计划”,着力加快牡丹种植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千亩牡丹示范方。 为此,牡丹区在享受市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列支专项资金扶持牡丹产业,出台了《牡丹区扶持牡丹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对新发展(不含育苗)1000亩以上的成方连片牡丹种植基地,区财政每亩补贴300元,连补3年;对新发展(不含育苗)300亩及以上、1000亩以下,且在种植专业村辖区内成方连片的种植基地,区财政每亩补贴300元,连补3年;对规划区外新发展(不含育苗)300亩及以上、1000亩以下的种植基地,区财政每亩补贴200元,连补3年;行政村牡丹种植面积成方连片达到1000亩以上的,区财政一次性奖励1万元,并命名为“牡丹种植专业村”。乡镇办事处牡丹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的,区财政一次性奖励5万元,并命名为“牡丹种植专业乡镇”。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享受市区两级扶持政策下,牡丹区群众种植牡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动牡丹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牡丹产业发展,区委及时对牡丹产业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并将区多种经营办公室及蔬菜办公室撤并为区牡丹产业化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牡丹产业发展,各乡镇成立了相应机构。 在去年推动牡丹种植中,区牡丹产业化领导小组实行部门包乡镇工作组制度,从牡丹产业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专人成立15个工作组,对15个乡镇、办事处进行全力督导推进。各乡镇、办事处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对新发展1000亩以上的牡丹种植示范方及创建牡丹种植示范村、牡丹专业镇工作,制定方案、责任到人。同时,对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明确分工,区农工办、牡丹产业办负责政策指导,统筹实施全区牡丹基地建设工程,抓好牡丹产业相关工作;农业部门负责抓好牡丹基地建设土地流转服务,林业部门、牡丹研究所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财政部门负责奖补政策兑现和资金监管,国土、水务、农开等部门负责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乡镇负责土地流转、千亩方建设和种植专业村、专业镇创建工作,全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局面。 规范服务管理,保障牡丹产业发展实效 实施标准化牡丹种植对于建好牡丹种植基地尤为重要。为此,各牡丹产业种植基地项目在建设前,向牡丹区牡丹产业化办公室申报立项,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建设主体提出验收申请,区牡丹产业化办公室邀请相关部门和牡丹专家进行验收,对未申报、未被批准立项或达不到标准的,不享受补贴政策。加强技术服务,组建产业技术服务队伍,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了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确保全区每个50亩以上的牡丹种植地块都有技术员,目前,村技术员140人,镇技术员47人,区直技术员15人。开展技术培训,举行了全区牡丹重点企业栽培技术培训会、全区牡丹产业政策技术培训会,对各乡镇主管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千亩以上种植大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编制了《油用牡丹种植及间作套种技术手册》、《牡丹种植技术规范》。强化考核激励。纳入全区科学发展考核,对乡镇办事处每新增一个1000亩以上的成方连片牡丹种植方加100分,超出部分每100亩加10分;牡丹种植专业村(千亩方内)每新增100亩加10分。一系列保障服务措施,推动了全区牡丹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4年,全区新增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11家,面积万亩。黄堽镇成为“牡丹种植专业镇”,孙楼村等11个行政村成为“牡丹种植专业村”。
上一页:牡丹的生长习性 下一页:中国牡丹向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牡丹石榴网
联系人:冯春贤 电 话:0530-5993286 手 机:13061562860 E-mail:md2001@126.com 网 址:http//:www.md2001.com 地址:菏泽市牡丹区委大楼402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