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石榴红似火
刘巧云,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冯庄村人,中共党员,菏泽市牡丹区牡丹石榴协会副会长,专心于牡丹石榴科普推广事业,为科技普及、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努力学习,改变思路,靠科技致富
刘巧云原本是一名下岗职工,摆过地摊,开过门市,都没能如愿。2007年,她听说种植绿化极品--牡丹石榴不错,就回老家承包了一亩六分地,种上牡丹石榴的。不懂技术,她拜师学艺;不会管理,她买了石榴方面的书专研。她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并获得农学中专文凭,先后订阅了《山东科技报》、《科技致富向导》等刊物,苦心研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下来,她收入了3万多元。尝到甜头后,刘巧云下决心承包了村前的20多亩地,全部栽上了牡丹石榴,数量达到了8万棵。数量多了,销售是个大问题,刘巧云就在淘宝网上开起了牡丹石榴专卖店,牡丹石榴在网上销售很红火,一年的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由于牡丹石榴是庭院、别墅、道路的绿化美化极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园林绿化工作者、石榴爱好者和广大苗木种植户,纷纷前来参观、引种。大规格的牡丹石榴是富贵人家的首选,他们引种在庭院、别墅、小区,还有的把牡丹石榴树作为高档礼品,赠送友人;中等规格的牡丹石榴大都用在道路、厂区的绿化美化;小规格的牡丹石榴苗,是广大苗农的首选,他们把牡丹石榴作为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二、普及技术,示范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2009年刘巧云成立了牡丹石榴协会,开通了科普服务热线(13061562860),每天接听了的咨询电话都有十几个。2012年她购买了科普宣传车,走村串户,活跃在田间地头。每年下乡传播科普知识,指导农业生产时间长达100多天。每年举办科普讲座20多次,培训农民1000多人,年解答群众咨询6700余次。她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科技下乡等活动,她发放科普资料的方式新奇有趣,主要有以下几种:1、放科普电影,送给看电影的农民人手一份;2、外地来信索要资料的种植户,给予邮寄或发电子邮件;3、赶科技大集,送科技知识进村入户;4、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几年来,累计发放科普资料67000余份。目前,牡丹石榴协会发展会员56个,2013年会员年人均纯收入9856元,牡丹石榴面积由协会建立之初的120亩迅速发展到420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86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不断进取,探索创新,走出新局面
继红花牡丹石榴之后,2008年刘巧云又繁育了黄花、白花牡丹石榴,给牡丹石榴王国增添了几朵奇葩。牡丹石榴--红的似火,白的如玉,黄的似玛瑙,个个争奇斗艳!这些都是石榴家族中的珍品,花可观,果可品,型可赏。2011年,刘巧云了牡丹石榴推广中心,经常性的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一是进村入户,深入牡丹石榴基地,面对面、手把手对苗农传授技术。二是在每年的石榴生产关键季节和农闲时间,举办牡丹石榴管理技术讲座。三是放映科教电影。刘巧云根据不同季节的管理需求,及时组织开展送科教电影进村活动,提高了群众牡丹石榴种植技术水平。几年来,北京、天津、济南、郑州、长沙、珠海、佛山等地的牡丹石榴爱好者前来参观、引种。牡丹石榴推广中心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普及,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加快了农村产业化规模的发展。
刘巧云的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于7月13-15日采访,山东科技报、菏泽电视台、牡丹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2013年被菏泽市科协评为“菏泽市农村科普带头人”。
菏泽市牡丹区云朵花木种植有限公司 冯珮珮
菏泽牡丹石榴研究所、山东菏泽牡丹石榴基地 冯春贤
电话、微信13061562860、15335400555
牡丹石榴网址:https://www.md2001.com
qq:646820709
牡丹石榴网
联系人:冯春贤
电 话:0530-5993286
手 机:13061562860
E-mail:md2001@126.com
网 址:http//:www.md2001.com
地址:菏泽市牡丹区委大楼4025室